我的太爷爷,就是我爷爷的爸爸,太爷爷他的哥哥,我想我应该叫他太伯公吧?
我的太伯公柯炳章是晚清海官的一个官员,有一定地位。据亮叔说他的资料在中国海官的档案馆里都可以查得到。爷爷曾同我说过,当时太伯公家有自己的黄包车夫,平时他上班时坐在黄包车上,车铃叮叮响,边上还有一个胸前后背上都绣着一个大大的“柯”字的制服小厮在随同奔跑着。
太伯公的第一任妻子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柯建苹,小的是男孩,叫陈仑。
我爷爷对柯建苹的记忆非常深,常和我说起她的事。爷爷他应该叫柯建苹为堂姐。当时太伯公家境极好,同是因为他是海官和洋人常打交道的缘故就比较开明,所以他的这两个孩子都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在那个时代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你可以想像是何等不凡。
爷爷记忆中的堂姐就是那种进步青年的装扮,兰衣黑裙,而她的经历也非常传奇,会让你觉得非常熟悉一如电视剧情……请听我爷爷的讲述:
堂姐后来投身革命,与家庭决裂去了延安,然后又因组织分配到了上海成为了地下党,在上海为了掩护身份就与一位男同志假结婚,因为这个男同志年龄会比堂姐小一点,在当时他就蓄起胡须来掩饰。而最终这对假夫妻就变成了真夫妻,堂姐同时就是她丈夫的入党介绍人。
解放后,堂姐一家到了东北工作,但是很快在文 革期间被打成了走资派,受进凌辱。这其中的艰苦实在是难言。而她的下一辈最终也都吃尽苦头没有什么教育,在照片中看起来这些后代已完全没有了那种大家庭的气质而变成了极为的乡土气息。所以现在她的下一辈再下一辈是什么情况,我不得而知。。
再说柯建苹的弟弟陈仑,为什么不姓柯呢,有两种说法,一是他和大家庭反目而改名,二是他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而改的名。是的没错,陈仑他也一样是投身了革命,成就非凡!在杭州解放时,他当时是解放杭州的这支军队的党代表!他的后代于是也非常有成就,都是非常有知识的人,有一位甚至是一个当时的大工程的总工程师,甚至得罪了当时的江青,被江青点名批评,由此也可见他的成就!这个工程名字叫什么我听后忘了,不过应该是和化工制衣有关。容后再补。
说完太伯公的第一任妻子,再说他的第二任妻子,她是太伯公在海官的舞会上认识的,是重庆人。当时我的太爷爷很不赞同他哥哥的这门婚事,于是两人大吵,然后我的太爷爷就辞职离开了海官(当时因为太伯公的关系,我的太爷爷也是在海官上班的)
这第二任妻子叫曼君?(音),她也育有几个子女,具体我现在还没有理清楚,不过有一个叫柯坚的我倒是常听长辈们提起。
还有一位我不知道名字的,经历也非常坎坷,他当时参加了志愿军,因为有知识,会电报于是受到了军队的提拔,后来到了新疆工作,可是被无辜卷入了当时一件非常大全国都知道的所谓反革 命案件中,受尽迫害,肋骨被打断,手指被拗断,还经常被压上刑场陪枪毙,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处罚,和犯人一起上刑场,也一样的双手拷在身后,蒙着眼。子弹在你耳边呼呼飞过,然后犯人死了,你回去继续下一场再上去陪新一批的犯人,这便叫陪枪毙……后来要平反甚至都找不到当时的这些迫害给他定罪的人。因为他在受刑时总是被蒙着眼的。再后来他就移民到了美国。
这些柯家的长辈们全都离开人世了,知道他们故事的,就是当时的后辈们就是我的爷爷姑婆这一辈分的人,事实上现在也大多不在人世了,也不会再有人知道更具体更多了,里面很多事情甚至就是我太伯公的后代们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全都分布在全国的各处各地,再无联系。
所以今天我只能做一个这样简单模糊的记录工作,这里面的很多人名,只能是音译,我很想有机会将这里面的人际关系列一个表出来,甚至幻想如果哪天可以联系到这些人,我将这些事告诉他们,也听听他们说说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整理起来会是一个多么大多么波澜的故事啊。
于是我深深体会到,其实每一个大家庭里面都有一段段的传奇故事,和电影电视剧一样精采。而我们现在,在独生子女政策之下,这种大家庭已不会再有,也就是说这样的传奇也将越来越少,我的孩子后代们将再难理解这种传奇了。很有些遗憾,不是吗?
希望这篇文章不是最终稿,我会尽力在将来可能的情况下,将这里面的故事,人际慢慢补充完整,将来拿给孩子们看看,也许其实他们根本不感兴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